心系群众好扬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体会
陈晓红
学习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实践群众路线,成为党的政治生活的热门话题。近两周来,1狗万官网水晶宫党委组织大家观看了2013年“感动中国”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专题片《筑梦之基》《信仰之光》,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再次感受了老一辈革命家和新时代模范党员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仰,内心又一次被深深震撼,灵魂又一次受到洗礼,爱党之情进一步增强,报国之心进一步坚定,收获很大。梳理自己的种种收获,体会最深的是,一切事业的成功都来自于心中有群众,正所谓心系群众好扬帆。
今天很荣幸向全系统的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在这个问题上点体会和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心中有人,是实践群众路线的首要前提
心中有人,是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语,对于我们来说,这里的人就是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您是否时时处处将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发展放在脑海中,他们在你的心里找有多大的分量”,这既是一道反省我党宗旨意识的自测题,也是一道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与否的选择题。作为一个校长,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团结和依靠全体教职员工抓好教育教学工作,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办出学校自身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心中有群众,眼中有师生,你才会两眼朝下,双脚着地;做事就会多行惠民之举,多求利民之效;为人才能实实在在,工作才能踏踏实实。心中有师生,什么事都能干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因而,我认为,拥有百姓情怀,心系师生,这是我们教育系统实践群众路线的最首要的前提,也是我后面发言的立足点。
二、 倾听沟通,是我们应有的工作作风。
最近在微信上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分享:一个母亲问他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没有带水,而你的书包里恰巧有2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是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而在教孩子这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的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摸着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你能告诉妈妈,你为社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母亲的眼里充满了泪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倾听是一种能力,倾听是最好的沟通。
这种倾听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老师们需要领导倾听他们的心声。今天老师的付出,不仅是体力上,更是脑力、心力上的,这种消耗在很多时候无法有量化的标准,他们受到来自学生成才、家长期望和社会要求的外来压力,也受到自身完善和追求的内在压力。这种“双重”压力要有释放的空间。深入他们中间,倾听他们的心声,舒缓他们的压力,非常有必要。
其二、倾听他们的声音,可以弥补我们工作思考中的不足。师生中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决策。
四中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仅仅25年,学校就由一个200余名师生的默默无名的小不点,发展为拥有万名师生的超级重点中学,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实力和成就远远超过全省众多老牌名校。获得了北京大学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和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资质和今年又获得的上海交大“致远计划”校长实名推荐学校。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0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85”、“211”重点大学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和“绿色直通车”学校。被同行们誉为“万博赞助水晶宫现象”。正是四中全校教师以优质教育为己任,群策群力,四中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依靠群众,我们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群众提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常常遗憾的看到,还存在有些学校领导往往因种种原因不屑于老师倾听和沟通,有时迫于需要,也会做做样子,搞搞形式,但到底是“做秀”还是真情实意,群众心中自然有杆秤。当群众鼓起勇气来找领导沟通时,有的领导动不动就拿“原则性”来推脱,甚至一句“这事不归我管”就把群众打发了。有的干部觉得现在群众工作难做,是因为利益多元化了,群众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上看问题。事实上,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时,首先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用群众的眼光、从群众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否则,没有全体教职工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就会遇到阻力,我们的事业就走不远。
因此,今天我们要提倡领导干部学会倾听沟通,而且沟通应该是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的听;倾听,是对他人的了解,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办法。
目前,学校面临规模太大、师资不足、责任太重等困难,许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职称评比职数有限,班主任待遇偏低,老师们收入又有所下降,车改又没有份等等,难免有不同的的声音。对于涉及与广大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更是需要我们耐心的听,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需要我们想的清楚、说的明白、做得实在,这样才会沟通有效。针对不同人的不同需求,设计关心人的方案。今天,我们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应该学会倾听沟通,不管有多忙,都更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群众有和领导沟通的机会。使老师们做到坚定教育信念不动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觉悟不降低。
三、 -改进不足,追求最完美的教育境界
“知其所止,止于至善”这是《大学》里的经典论句。意思是:你应该立好正确的目标,这样,才可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
倾听沟通是我们了解群众的想法,及时倾听群众群众的看法,尽力解决群众问题的基础。认识到了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性,那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整改以往不妥的一些做法,树立标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得以长足发展。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理念要被全体教师认同,内化为全体教师理想和行为的共同愿景,并焕发出学校发展的巨大潜能,达到最完美的教育境界,我想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始终不渝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方略
1、校长要善于激发和调动班子成员的工作潜能,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有一个同舟共济、同心同德的领导集体,关系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质量,因此,校长要用共同的事业激励一班人并为之孜孜以求,增强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他们平等相处。在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在工作上要多给予支持和信任,出现问题要给予理解,并敢于承担责任;在管理上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做到大事在教代会上集体商定,小事常沟通,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决策讲民主,执行时讲服从和纪律,使班子成员成为工作上的伙伴、生活上的朋友。
2.学校领导要以教师为本,激发广大教师热爱事业、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对受到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这种需要往往不是靠严格管理、提高福利待遇等手段能够解决的。
第一,尊重教师、依靠教师。认可老师们的劳动,以平等的地位尊重教师的人格。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心声,采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要营造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要实行民主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激发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第二,关心和服务教师。领导不但要关心教师的工作,而且还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只有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真正做到了境高一格、情暖一校、德服一方,就会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使学校人心顺、人气旺、聚力强,政通人和、兴旺发达。
二、校长要历练出很好的领导者素质。
1、高标准严要求。在思想上保持与上级的高度一致,确保上级政令畅通。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在工作上自定更高目标,把在人口小市办教育大市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要求自己对教育事业充满敬畏,对学校充满敬爱,对职业充满敬重;要求自己工作任务最重,工作质量最高,工作时间最长;要求自己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多做贡献,不谋私利,要求自己志趣高雅,作风正派。其次是对班子成员高标准严要求。对班子成员无论资历深浅,贡献大小,关系亲疏,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再次是对全校师生高标准严要求,宁肯得罪教师一时,绝不耽误学生一生。
2、与时俱进。要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出学校新的奋斗目标,才能鼓舞全校师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使学校保持欣欣向荣的活力;只有不断创新,经常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才能冲破因循守旧观念和陋俗习惯思维方式,使学校办出特色;只有不断创新,在学校在进行各种改革和实践中,才能培养出敢想、敢说、敢干的人才,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基地。
3、弘扬正气。
弘扬正气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可以全面提升师德水平。
我们对老师们反复宣讲四中办学20多年来形成的奋勇争先、吃苦耐劳的四中精神来弘扬正气,用老一辈四中人克服重重困难打下牢固基础的事迹来感染新老师。隆重表彰勤奋工作不计名利默默无闻的教工,把优秀教工的光辉形象展示在校园内外,在职称聘任、干部任用时侧重他们。坚决杜绝事事算钱计利的狭隘做法,引导大家以事业的成功、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为最大收获。制定鼓励教师多干实事多出成绩多作奉献的奖励性条例,抵制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等不合理要求,消解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思进取的负能量。
4、勇于担当。
勇于担当可以分解任务,可以凝聚团队,可以优化工作环境,可以施展才能,脱颖而出。勇于担当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可贵精神。
为此,校长要率领学校领导、党员干部必须做勇于担当的典范,困难面前我先上,关键时刻有我在。四中就是因为有勇于把新余教育率先崛起的责任感,才创造了今天辉煌的成绩。我们一定会把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让它成为万博赞助水晶宫的文化积淀,永不变色。
古人说得好:“求木之长着,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着,必浚其源泉”。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工作路线作为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经历了历史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更加自觉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教师中蕴含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这既是时代的使命,也是现实的召唤,我愿团结和带领四中全体教职员工为此积极进取、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